蔡伟:中国宏观政策调控仍有适时加力空间

栏目分类蔡伟:中国宏观政策调控仍有适时加力空间

你的位置:九游网好不好 > 新闻动态 >

蔡伟:中国宏观政策调控仍有适时加力空间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 04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—28日召开,毕马威中国研究院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此次主持“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”分论坛。

  在会场,蔡伟向本报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于世界变局、亚洲前景、中国增长以及企业应对等方面的观点。

  “低增速”新常态带来机遇与挑战

  环顾全球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。

  蔡伟认为,首先,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,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进入“低增速”的新常态。短期来看,主要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,通胀反弹风险、全球债务风险、供应链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仍将制约全球增长,并可能导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前景进一步分化。长期来看,全球经济增长存在两方面制约因素:一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、资本积累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。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生产率增长放缓的挑战。预计在缺少重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,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回落。不过,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,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(300152),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。

  其次,在国际政治格局方面,大国间竞争日益激烈,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快崛起,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演进,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。虽然近年来部分西方大国试图在科技、贸易、金融等领域遏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,但我们看到,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步提升,正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。

  不过,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,尤其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,正在加速全球技术经济力量中心转移和国际产业链分工重构。随着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,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,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调整和生产效率的跃升,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。但技术的发展也需注意数据隐私保护、算法歧视等新的治理问题。

  蔡伟认为,总的来说,这些变局既带来机遇,也伴随挑战。一方面,新兴市场崛起、科技创新、数智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模式。另一方面,地缘政治冲突、贸易保护主义、金融市场波动、人工智能治理、能源资源短缺及气候问题等,给世界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,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。

  亚洲有望成为新增长极

  当前,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,这对亚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
  蔡伟认为,从经济层面看,全球经济增长进入“低增速”新常态,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、贡献60%以上增长,既面临外部需求放缓的压力,也面临内部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挑战。但同时,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,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,为亚洲提供了更多战略自主性、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,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南南合作方面,亚洲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。

  蔡伟认为,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,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最大的增长点。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作为当前最具潜力的两大新兴产业,正引领着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升级,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。亚洲国家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,亚洲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接近40%,且亚洲集中了大部分全球清洁能源投资,有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。

  而随着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的深入实施,以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持续推进,亚洲国家不断深化双边或多边合作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亚洲有望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共同体,共同应对全球大变局的挑战。

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未变

  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“5%左右”,与2024年目标保持一致。

  在蔡伟看来,综合宏观内外部环境,今年“5%左右”目标增速的达成较上一年更具挑战性。

  不过蔡伟认为,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,但中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能大,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形势没有变。

  “从经济基础来看,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,为经济稳定发展,应对外部环境冲击提供了坚实支撑。从发展潜力看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,中国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取得显著进展。而中国‘工程师红利’与市场规模优势,以及新兴产业的新一轮资本开支也将对短期经济形成强大拉力。”蔡伟表示。

  蔡伟称,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总体宏观政策的支持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今年将提高宏观政策的 “前瞻性、针对性、有效性”,财政政策要“更加积极”,货币政策要“适度宽松”,基本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表达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首次提出要“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”。预期面对更为波动的外部环境,后续宏观政策调控将更具灵活性,仍有适时加力空间。

  在当前艰难复杂的宏观环境中,企业同样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外部风险,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面临挑战,每一次决策都决定着未来的走向。

  为应对短期增长放缓,并为中长期发展做好充足准备,蔡伟建议,企业一方面要积极降本增效,提高核心竞争力;另一方面,出海和创新是企业长期重要战略选择。

  具体来看,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考量与战略布局:一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成本管控与资源配置优化;二是积极创新打造企业的新质生产力,通过将新兴技术与企业经营生产深度融合,对内提升组织管理决策效率、实现降本增效,对外拓宽市场空间、创造新需求;三是强化国际化战略布局,通过出海拓展市场、提高供应链韧性;四是将环境、社会与公司治理(ESG)更好地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战略中,从而建立ESG内生动力,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